滨医附院手(显微)外科成功治愈一例因下肢动静脉瘘致巨大慢性溃疡患者
2020-08-05 17:31:00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77

未标题-2.jpg

近日,我院手(显微)外科治愈一例因动静脉瘘致右小腿巨大慢性溃疡,为濒临截肢的患者保住了肢体,目前患者已经能行走自如,恢复正常生活。

5月31日,53岁的患者潘某由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转入手(显微)外。经检查,右小腿肿胀周径达到47cm,足足比左腿粗了11cm,且小腿皮肤伴有广泛的破溃,行走极为困难,走路不到100米就要坐下休息。这样的困境伴随了潘某长达13年,累计花费近20万元,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均因病情复杂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近5年来病情急速恶化,小腿皮肤开始出现大面积破溃不愈合,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劳动能力,连正常的行走也非常困难。 

潘某经介入血管外科下肢血管造影发现,患者膝关节后方存在一段长约5-10cm的动静脉瘘,其导致患者小腿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肢体远端动脉供血不足,小腿静脉回流压力过大,进而导致肢体远端慢性缺血缺氧,同时还伴有严重的静脉淤积。介入治疗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如果没有其他的治疗方式,患者将不得不施行截肢手术。

为了能有一线保肢的希望,介入血管外科王文明主任与手(显微)外科刘永涛主任等学科会诊,一致认为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较大,预后不确切。在患者强烈要求保肢意愿下,转入了手(显微)外科,科室进行了细致查体、评估和病情讨论,刘永涛主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手术治疗。

术中面对已经增粗了近五倍的深部静脉血管,张力达到极限的血管壁随时有破裂的风险。动静脉瘘的位置又恰巧位于腘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的分叉处,血管相对固定无法有效暴露,与回流深静脉的动静脉瘘长度达7cm,由于无法长时间使用止血带,手术分离切除动静脉瘘加上下肢重新供血的时间又必须控制在2小时之内。一方面手术中一旦血管破裂,淤积在小腿大量的静脉血将导致后果严重的大出血,另一方面下肢长时间动脉供血丧失,也有下肢缺血坏死的风险,手术中患者随时可能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出血而导致手术保肢失败。手术在刘永涛主任及宋坤修主治医师的带领及手外科李雪城等医师的配合下进行了近七个小时。患者病变的动静脉瘘被彻底切除,损伤的动脉及静脉血管被及时精细地分别修复。

患者术后第1天右小腿的最大周径已经降低为46cm,创面渗出也明显减少。这看似不起眼的1cm却意味深长,这预示着患者的病情在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说明我们术前的判断是正确的;患者肢体保留的希望又大了一分。

患者术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抗凝、抗血管痉挛及抗感染治疗,每天的换药都能看到病情的好转,这让大家本来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经过术后10天的精心治疗,患者出院时右小腿的最大周径已经降到44.5cm,正常皮纹开始出现,肿胀的小腿开始出现“蜕皮”,本来常年不愈合的创面开始渐渐愈合。

当患者术后50天来院复查时,是自己骑电动车来的,寸步难行的样子不见了,精神非常愉悦,连连说轻松走路的感觉太好了。随访发现右小腿表皮溃疡基本愈合,平地走路基本恢复正常。

滨医附院手(显微)外科是鲁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手外科及显微修复外科专业科室。科室现有德国产Leica显微镜2台,Styker腕关节镜1台,给更多的病人带来了精准化微创治疗。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手部创伤、四肢血管神经损伤、断肢(指)再植、肢体畸形、周围神经卡压方面的治疗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创面覆盖、肢体功能重建和器官再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科室成立以来,完成了断腕再植、断指再植100余例,各种皮瓣200余例。同时,科室学术影响力逐渐加强,在《中华手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